智能卧式真空煅烧炉(又称之为智能真空清洗炉),适用于涤纶,腈纶,丙纶,聚酯工业中的部件,喷丝头,滤芯,塑料,电缆,纺织等的清洗。真空清洗炉利用高分子聚合为在300℃左右时可熔融,高于300℃隔绝空气可裂解焦化,高于400℃在有少量空气并有一定真空度的环境中可完全氧化的特性,先将粘有高分子污物的工件加热到300℃(根据工艺要求拟定),使工件上数量较多的高分子聚合物溶化后流淌到炉膛下部的收集容器内,然后再将炉温升到400-500℃,同时打开真空泵,并通入少量新鲜空气,使剩余的聚合物充分氧化,生成的二氧化碳,经水喷淋后通过水环式真空泵抽吸,和水一起排出炉外。
智能卧式真空锻烧炉主要用于硅钢片的热处理,在经过一定温度和时间的加热后,硅钢片就会发生自然时效和自然退火两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其中自然时效是硅钢片在加热过程中进行的一种缓慢的、自发的变化过程。而在退火过程中,则是对硅钢片进行热处理,以消除其内部结构缺陷。虽然都是为了提高硅钢材料质量和性能,但是对材料质量和性能影响程度却大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热处理工艺不当会导致硅钢退火后产生各种问题,从而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1.加热温度控制不合理
智能卧式真空锻烧炉加热温度控制不合理,是影响硅钢退火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热处理炉的温度是靠电炉丝加热炉膛内的气体来控制的,所以电炉丝在加热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其温度只能靠炉子内的蓄热体来维持。为了将硅钢片表面温度控制在1400℃以上,很多厂家都使用了电阻丝加热技术,而电阻丝温度的升高又会使硅钢表面淬火层温度升高,导致材料内部组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材料性能。所以控制炉温不能用电阻丝来控制,而应该选用可控硅或计算机来控制。同时要严格执行热处理工艺规定和生产工艺规程,按工艺规程来控制温度。
2.加热时间过长
智能卧式真空锻烧炉的加热时间一般控制在10-20分钟左右。过长的加热时间会导致硅钢片的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硅钢退火后出现严重的缺陷。如果加热时间过短,硅钢表面的氧化和脱碳现象不会明显,退火后还可以维持较好的性能,但是由于内部组织不能完全脱碳,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果加热时间过长,由于高温下硅钢内部发生再结晶,使得原奥氏体晶粒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不再长大。这样会导致硅钢片的屈服强度增加、抗拉强度减小、延伸率减小等。此外还会导致硅钢硬度增加。所以在加热过程中需要适当控制好加热时间。
3.保温时间不足
由于热处理过程中,硅钢片材料内部的缺陷在退火过程中被消除,从而达到了消除内部缺陷的目的。但是随着硅钢片材料内部的缺陷消除,其内部就会形成新的疏松,如果不能及时将其消除,那么就会导致材料性能下降。所以在进行热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温时间的控制。而对于自然时效处理方法来说,保温时间是根据温度来进行设定的。自然时效处理的温度一般为500~600℃,保温时间大约为60min左右。在保温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其内部结构缺陷就不能充分地被消除。因此也会导致自然时效处理后材料性能下降,尤其是硅钢片的强度和硬度显著下降,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
4.热处理过程中的搅拌
在热处理过程中,因为有加热和冷却两个阶段,因此加热过程中的搅拌作用是不可避免的。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保温时间短,表面上形成的氧化层和晶界被破坏,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共晶组织,这些都会降低材料的塑性、韧性和强度。因此在硅钢片加热过程中要加入一定数量的惰性气体,这样不但可以消除氧化现象,也可以对硅钢表面进行保护。但是搅拌方法一定要得当,不能随意搅拌。因为搅拌过度或搅拌不足都会造成材料的局部过热,使硅钢片变软。当冷却速度太快就会造成晶粒长大现象。因此搅拌应遵循“慢转慢停”原则。
|